close


鄭成功傳略
 鄭成功生於明神宗天啟四年(一六二四年),卒於南明永曆十六年(一六六二年),本名,字明儼,號大木福建泉州南安縣人。他的父親鄭芝龍身體偉壯,驕悍不羈,好技擊拳劍,善機變權謀,早年浪亦東贏,娶平戶田川()氏女而生成功,乳名福松



翻拍自文物書籍中的延平郡王神像相片


鄭成功生平大事:



  1. 清順治二年(一六四五年)八月十四日,唐王賜鄭成功朱姓,人稱「國姓爺」。
  2. 清順治三年(一六四六年)鄭成功起師海上。
  3. 清順治十年(一六五三年)鄭成功被冊封為延平邵主。
  4. 清順治十六年(一六五九年)鄭成功北伐失敗。
  5. 清順治十七年(一六六0年)鄭成功派船至台灣通商。
  6. 清順治十八年(一六六一年)正月,鄭成功荷蘭通事何斌曾經獻臺江水道圖,求取臺灣
  7. 清順治十八年二月,鄭成功決議東征臺灣
  8. 清順治十八年三月,鄭成功進軍臺灣
  9. 清順治十八年四月,鄭成功到鹿耳門,四月二日進攻荷蘭防兵,荷蘭人退攎熱蘭遮城
  10. 清順治十八年五月,因吳豪反對鄭成功攻打臺灣,所以遭到誅滅。
  11. 清順治十八年七月,鄭成功臺灣街安平鎮
  12. 清順治十八年十月,鄭成功臺灣東都,改赤崁城承天府
  13. 清康熙元年(一六六二年)十月,鄭成功遣使赴呂宋,與西班牙商通通事。鄭成功遣員至某地,募民到,並定律法、開學校、禮敬老人。
  14. 清康熙元年,鄭成功逝世。


全台開基永華宮內延平郡王香位


 


延平郡王祠(開山王廟) 
  是全台第一座官方所建為紀念鄭成功之祠廟,是奉祀台灣開山始祖-鄭成功,原稱「開山王廟」,是台灣唯一採福州式的建築,其建築格局相當樸實,照壁造型為燕尾重簷式屋脊;其建築緣由是:於清同治年間,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籌辦防務,深入瞭解民意,才上疏朝廷,強調鄭成功是「明室遺臣」,而不是清朝的「亂臣賊子」,並奏請為鄭氏立祠。朝廷核准後,官民籌募經費,從福州載來工匠、材料,將開山王廟擴建成1棟台灣少見的「福州式」建築,於光緒元年竣工。名稱也改為「明延平郡王祠」。日治以後,鄭成功因與日本有血緣關係,所以倍受推崇,祠名改成「開山神社」,增添不少日式建築風格,每年祭典更成為府城一大盛事。光復後,政府為表彰明鄭復台精神,將原福州式建築拆除,改建為鋼筋水泥的中國北方式建築,舊廟新建,造成列及古蹟的爭議。                  神像由旗下三個爐會請出輪流奉祀,現暫時供奉於媽祖樓天后宮內。



原開山王廟供奉ㄉ延平郡王神像



延平郡王祠(開山王廟)出巡時使用的頭旗



鄭氏家廟
  創建於一六六三年(明永曆十七年),原為奉祀鄭成功之專祠,入清之後,忌諱官府,才改為家廟,但仍受到清廷官吏的禮遇,並曾於乾隆時重修。在日據時期,日人進行市區規劃,曾拆除部份,然隨後歷經「台南鄭氏宗親會」(一九三O年)、「鄭成功復台三百年週年紀念祭典籌備委員會」(一九六一年)二次增修而稍具規模。一九八三年(民國七十二年),亦因前忠義路拓寬,而原佔騎樓之樓房亦被拆除,而在經重整之後,也慢慢呈現其舊觀,並改稱為「鄭氏家廟」。其廟體為三進單間傳統建築,而坐勢為坐東朝西,空間呈狹長狀,門後正中央掛有「昭格堂」匾一面,正殿門聯題曰:「昭代偉人不愧本秋俎豆,格天烈士真堪萬世馨香,殿中央有一精緻神龕,宛若一棟小建築,而鄭成功的雕像即高坐其上,樑上則掛有鄭汝成題「三圭世錫」之匾。外側則奉鄭氏歷家族神位。



八協境東門大人廟主祀朱府千歲




開台聖地 三老爺宮
  創建於一七五O年(清乾隆十五年),其由來係因「台灣縣志」記載:「邑又有稱王公廟、大人廟、三老爺廟者」,此廟歷年均有修繕,現況為一九九三年(民國八十二年)倡議重建,於一九九六年(民國八十五年)落成,重建後的三老爺宮,空間上由三川殿、中庭、正殿所組成,造型甚為宏大,三川門上嵌有「開台聖地」四個大字,開宗明義道出此廟與鄭成功的關係。而所謂「三老爺」究竟是指何人?一直是許多人討論的課題,其中主祀的朱王爺一般人都認為是清朝時百姓不敢直呼的鄭成功(朱成功),其為權宜變通之計,現今廟方則以「朱府延平郡王」稱呼神祇以強調此廟與鄭成功的關係,而正殿神龕中的朱王爺神像也不若其他廟宇中的王爺威嚴,而題一種較為人性化的容貌,下殿左牆則繪有大幅鄭成功受降壁畫,而其他石堵也都裝飾以鄭成功相關之石刻。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,是民間傳說的鄭成功壽誕,三老爺宮也都會舉行慶典以為祝壽。


 


~未完待續.......敬請期待~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の魂黃虎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